欢迎来到郑州华之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
郑州华之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

专注有机肥生产线设备研发制造

咨询热线:

18603847333

郑州华之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

行业新闻

笼式粉碎机产量下降?可能是笼盘磨损或转速不均,附解决方案!

  • 作者:管理员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9-17
  • 点击:3



在有机肥生产的预处理环节,笼式粉碎机因粉碎效率高、适应性强(可处理畜禽粪便、秸秆、菌渣等多种原料),成为不少厂家的 “标配设备”。但实际运行中,“产量突然下降” 是高频故障 —— 原本每小时能粉碎 5 吨原料,突然降至 2-3 吨,不仅拖慢整条产线节奏,还会导致后续造粒环节物料细度不达标。经大量案例验证,笼盘磨损转速不均是引发产量下降的两大核心原因,本文将拆解问题根源,并提供从 “检测判断” 到 “维修解决” 的全流程方案。

1652085907107540.jpg

一、先判病因:笼盘磨损与转速不均的 “典型表现”

要精准解决产量下降问题,需先通过 “现象观察” 区分是笼盘磨损还是转速不均导致,避免盲目维修:

(一)笼盘磨损:“切削力不足” 引发的产量下滑

笼盘是笼式粉碎机的核心工作部件,由多组 “笼条” 组成,通过高速旋转对物料进行剪切、撞击粉碎。当笼盘磨损到一定程度,会直接导致 “切削力下降”,表现为:

  1. 粉碎后物料细度超标:原本能过 80 目筛的物料,现在仅能过 40-60 目,出现大量颗粒直径超 2mm 的 “粗料”,且粗料占比超过 15%;

  1. 设备运行噪音异常:正常运行时噪音为均匀的 “嗡嗡声”,磨损后因笼条与物料撞击力度不足,会出现 “沉闷异响”,或伴随间歇性 “咔哒声”(磨损严重的笼条松动所致);

  1. 产量下降伴随 “返料”:物料从进料口投入后,部分未被充分粉碎的原料会从 “进料口反向溢出”(俗称 “返料”),尤其处理秸秆等粗纤维物料时更明显;

  1. 笼条外观可直观判断:停机后打开机壳,可见笼条顶端 “刃口变钝”(原本锋利的边缘变成圆弧状),部分笼条出现 “弯曲变形” 或 “根部开裂”,严重时笼条间距从原本的 5-8mm 扩大至 10mm 以上。

(二)转速不均:“动力输出不稳” 导致的效率降低

笼式粉碎机依赖电机带动笼盘高速旋转(正常转速通常为 2800-3200r/min),若转速忽快忽慢或低于标准值,会导致物料在机内 “停留时间不足”“撞击力度不够”,表现为:

  1. 产量波动大:同一批次原料,前 1 小时产量 3 吨,后 1 小时突然降至 1.5 吨,且无规律可循;

  1. 电机运行异常:电机表面温度过高(超过 70℃),或运行时出现 “转速忽快忽慢”,电流表指针剧烈跳动(正常运行时指针应稳定在额定电流的 80%-90%);

  1. 粉碎后物料 “干湿分层”:若处理高湿物料(如含水量 60% 的畜禽粪便),转速不均会导致部分物料未被充分粉碎就排出,出现 “湿团块 + 干粉末” 的分层现象;

  1. 传动系统有异响:从电机到笼盘的传动环节(如皮带、联轴器)出现 “打滑声”“摩擦声”,或停机后手动转动笼盘,感觉 “阻力忽大忽小”。

二、对症解决:笼盘磨损与转速不均的 “分步维修方案”

针对两大核心问题,无需整体更换设备,通过 “精准检测 + 局部维修” 即可恢复产量,具体步骤如下:

(一)笼盘磨损:从 “检测” 到 “更换维修” 的 4 步操作

第一步:精准检测磨损程度

停机断电后,打开粉碎机机壳,用以下 3 个标准判断磨损等级:

  • 轻度磨损:笼条刃口变钝,但无弯曲、开裂,间距扩大≤2mm,此时可通过 “刃口打磨” 修复;

  • 中度磨损:部分笼条出现弯曲(弯曲度≤5°),或刃口磨损深度≥1mm,间距扩大 2-5mm,需 “局部更换磨损笼条”;

  • 重度磨损:超过 30% 的笼条弯曲变形(弯曲度>5°)或根部开裂,笼盘框架出现变形,需 “整体更换笼盘”。

第二步:针对性维修(按磨损等级操作)

  1. 轻度磨损:刃口打磨修复

    • 工具:角磨机(安装 120 目砂轮片)、卡尺;

    • 操作:用角磨机将笼条刃口打磨成 “45° 锐角”(注意保持所有笼条刃口角度一致),打磨后用卡尺测量间距,确保恢复至 5-8mm,打磨完成后用压缩空气清理机内粉尘,避免残留碎屑影响后续粉碎。

  1. 中度磨损:局部更换笼条

    • 工具:扳手、新笼条(需与原设备型号一致,材质优先选 65Mn 弹簧钢,耐磨性比普通碳钢高 30%);

    • 操作:

① 松开笼盘上固定笼条的螺栓,取下磨损严重的笼条(建议 “对称更换”,如同时更换左上、右下两组笼条,避免笼盘受力不均);

② 安装新笼条,拧紧螺栓(扭矩控制在 25-30N・m,避免过松导致笼条松动,或过紧导致螺栓断裂);

③ 更换后手动转动笼盘,确保所有笼条无卡顿,间距均匀。

  1. 重度磨损:整体更换笼盘

    • 工具:吊装设备(如小型起重机,笼盘重量通常 100-300kg)、扳手、新笼盘(需与原设备的电机功率、机壳尺寸匹配);

    • 操作:

① 拆卸传动系统(如皮带轮、联轴器),断开笼盘与电机的连接;

② 用吊装设备将旧笼盘吊出,清理机内残留物料与铁锈;

③ 安装新笼盘,确保笼盘与电机轴 “同轴度误差≤0.1mm”(可用百分表检测),避免运行时因偏心导致振动;

④ 重新安装传动系统,调整皮带松紧度(皮带下垂度≤15mm 为宜)。

第三步:试机调试

维修完成后,先空机运行 5 分钟,观察是否有异响、振动,再投入少量原料(约正常进料量的 50%)试产,检测:

  • 产量:连续运行 1 小时,记录产量,若恢复至额定产能的 90% 以上,说明维修合格;

  • 细度:取粉碎后物料,用 80 目筛检测,通过率需≥80%,无明显粗料。

第四步:更换后注意事项

  • 新笼盘或新笼条安装后,前 3 天需 “低负荷运行”(进料量为额定产能的 70%),避免因材质未 “磨合” 导致过早磨损;

  • 每日停机后检查笼条螺栓是否松动,尤其是前 10 天,需每日紧固 1 次。

(二)转速不均:从 “排查传动” 到 “校准转速” 的 3 步操作

第一步:排查传动系统故障(转速不均的核心原因)

转速不均多源于 “传动环节打滑或卡阻”,按 “电机→传动部件→笼盘” 的顺序排查:

  1. 检查电机与电源

    • 用万用表检测电源电压,确保稳定在 380V±5%(电压波动超过 ±10% 会导致电机转速不稳);

    • 检查电机轴承,若转动时有 “异响” 或 “卡顿”,需更换轴承(建议选用人本、SKF 等品牌的深沟球轴承,使用寿命更长)。

  1. 检查传动部件

    • 皮带传动:查看皮带是否磨损(如皮带表面出现裂纹、打滑痕迹),若磨损需更换同型号三角带(建议同时更换所有皮带,避免新旧皮带受力不均);调整皮带轮间距,确保皮带松紧度适中(用手指按压皮带,下垂度 10-15mm 为宜);

    • 联轴器传动:检查联轴器的弹性垫是否磨损、断裂,若磨损需更换弹性垫(材质选聚氨酯,耐磨性更好);测量联轴器两端的同轴度,误差需≤0.1mm,若偏差过大,松开电机固定螺栓,调整电机位置至同轴。

  1. 检查笼盘是否卡阻

    • 停机后手动转动笼盘,若感觉阻力过大,检查机内是否有 “异物卡阻”(如金属块、大块物料),或笼盘与机壳内壁是否 “摩擦”(若摩擦,需调整笼盘位置,确保与机壳间距≥10mm)。

第二步:校准笼盘转速

传动系统修复后,需用 “转速表” 校准笼盘转速,确保达到额定值(通常 2800-3200r/min):

  • 工具:接触式转速表(或激光转速表);

  • 操作:开机让设备空载运行,将转速表探头接触笼盘轴端(或对准笼盘上的标记点),读取转速值;

  • 调整:若转速低于额定值,可通过 “更换皮带轮直径” 调整(增大电机皮带轮直径,或减小笼盘皮带轮直径,转速会提升;反之则降低),调整后再次检测,直至转速误差≤5%。

第三步:试机验证

校准后,投入正常批次原料,连续运行 2 小时,检测:

  • 产量:是否稳定在额定产能(如额定 5 吨 /h,实际产量需≥4.5 吨 /h);

  • 电机状态:电机温度≤65℃,电流表指针稳定,无剧烈跳动;

  • 物料细度:80 目筛通过率≥80%,无分层、返料现象。

三、预防为先:减少笼盘磨损与转速不均的 “日常维护技巧”

解决问题后,通过科学维护可延长设备寿命,减少产量下降的复发率,重点做好以下 3 点:

(一)笼盘磨损的预防:从 “进料控制” 到 “定期检查”

  1. 严格控制进料质量

    • 进料前需通过 “除铁器” 去除原料中的金属杂质(如铁钉、铁丝),避免杂质撞击笼条导致弯曲、开裂;

    • 控制原料含水量(最佳含水量 30%-50%),若处理高湿物料(如含水量>60%),需先通过烘干机降低水分,避免物料粘在笼条上,导致 “局部磨损加剧”。

  1. 定期检查维护

    • 每日停机后,用压缩空气清理笼盘上的残留物料,观察笼条是否有松动、磨损;

    • 每周打开机壳,用卡尺测量笼条间距,若发现间距扩大超过 1mm,及时打磨或更换;

    • 每 3 个月对笼盘框架进行 “防锈处理”(涂刷耐高温防锈漆),避免框架生锈变形。

(二)转速不均的预防:聚焦 “传动系统” 与 “电机维护”

  1. 传动系统定期保养

    • 每月检查皮带松紧度,若下垂度超过 15mm,及时调整皮带轮间距;每 6 个月更换一次皮带(即使皮带无明显磨损,也需更换,避免老化打滑);

    • 联轴器的弹性垫每 3 个月检查一次,若出现裂纹、变形,及时更换;每月向联轴器轴承添加 1 次锂基润滑脂(型号 Li-2)。

  1. 电机日常维护

    • 每周清理电机表面灰尘,确保散热良好;每月检查电机接线端子是否松动,避免接触不良导致转速不稳;

    • 每 6 个月检测电机绝缘电阻(用兆欧表检测,绝缘电阻需≥0.5MΩ),若低于标准,需烘干电机绕组,避免电机烧毁。

(三)建立 “产能监测台账”

每日记录粉碎机的 “进料量、产量、物料细度、电机电流”,形成台账:

  • 若发现产量连续 3 天下降超过 10%,即使无明显故障现象,也需停机检查;

  • 对比不同批次原料的粉碎数据,若某类原料(如粗纤维秸秆)频繁导致产量下降,可调整进料速度(降低 10%-20%),或提前进行 “预粉碎”。

四、实战案例:某有机肥厂 1 天恢复笼式粉碎机产能

山东某小型有机肥厂(日产量 50 吨)曾遇到 “笼式粉碎机产量从 5 吨 /h 降至 2 吨 /h” 的问题,按本文方案操作后,1 天内恢复产能:

  1. 第一步:判断问题

打开机壳后发现,30% 的笼条刃口磨损严重(深度≥2mm),且 2 根笼条弯曲变形,同时电机皮带出现 “打滑痕迹”,判断为 “笼盘中度磨损 + 转速不均”。

  1. 第二步:维修操作

    • 更换 2 根弯曲笼条,用角磨机打磨其余笼条刃口,恢复间距至 6mm;

    • 更换电机三角带(原皮带已老化),调整皮带轮间距,使皮带下垂度控制在 12mm;

    • 用转速表校准笼盘转速,从 2600r/min 提升至 2900r/min(额定转速 3000r/min,误差 3.3%)。

  1. 第三步:试产验证

试产 1 小时,产量恢复至 4.8 吨 /h(接近额定 5 吨 /h),物料 80 目筛通过率达 85%,电机温度 62℃,无异常噪音,问题彻底解决。

五、总结:产量下降不可怕,精准排查是关键

笼式粉碎机产量下降,并非 “设备报废” 的信号,多数是 “笼盘磨损” 或 “转速不均” 导致的可修复问题。核心逻辑是:先通过现象判断问题根源,再按磨损等级、传动故障类型分步维修,最后通过日常维护预防复发

只要掌握 “检测 - 维修 - 预防” 的全流程技巧,不仅能快速恢复产能,还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(正常维护下,笼式粉碎机的使用寿命可从 3 年延长至 5 年以上),为有机肥生产的 “预处理环节” 保驾护航。

若维修后仍存在产量下降问题,可能是 “机壳内壁衬板磨损”“进料口堵塞” 等其他原因,可进一步排查衬板(若衬板磨损,会导致物料与机壳摩擦减小,影响粉碎效率)或清理进料口,确保设备全环节无故障。

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8603847333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公司电话

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