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郑州华之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
郑州华之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

专注有机肥生产线设备研发制造

咨询热线:

18603847333

郑州华之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

行业新闻

如何提升圆盘造粒机成型率?原料预处理 + 参数调节技巧

  • 作者:管理员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8-30
  • 点击:4


在化肥、有机肥等颗粒生产过程中,圆盘造粒机的成型率直接决定产品合格率与生产效益。若成型率低于 85%,不仅会产生大量返料(需重新破碎、返工),增加能耗与人工成本,还可能导致颗粒大小不均、强度不足,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。实际上,多数成型率低的问题,根源在于原料预处理不到位设备参数调节不当。本文将从这两大核心环节入手,结合行业实践经验,提供一套可落地的成型率提升方案,帮你将圆盘造粒机成型率稳定在 90% 以上。

一、原料预处理:从 “源头” 解决成型基础问题

圆盘造粒机对原料的物理特性(粒径、湿度、成分均匀度)要求极高,若原料未经科学预处理,即便设备参数调至最优,成型率也难以提升。需通过 “破碎筛分、湿度调控、混合均质” 三步预处理,为造粒奠定良好基础。

1652085665631327.jpg

1. 第一步:破碎筛分,控制原料粒径 “均匀度”

原料粒径差异过大(如夹杂大块杂质或过细粉尘),会导致颗粒粘结力不均,易出现 “不成团” 或 “团块松散” 问题。需通过 “破碎 + 筛分” 双重处理,将原料粒径控制在0.1-3mm(最佳造粒区间):

(1)针对不同原料的破碎方案

  • 有机肥原料(如秸秆、畜禽粪便)

若含粗纤维秸秆(长度>5mm),需先经 “双轴撕碎机” 破碎至 2-3cm,再通过 “锤片式破碎机” 二次破碎至 3mm 以下;若畜禽粪便结块(直径>10mm),需用 “笼式破碎机” 打散,避免硬块进入圆盘后无法与其他原料融合,形成 “空心颗粒”。

  • 复合肥原料(如尿素、磷酸一铵)

这类原料易吸潮结块(尤其高湿度环境),需采用 “对辊破碎机” 破碎,其挤压破碎方式能避免原料过粉碎(粉尘占比≤5%),同时保证破碎后粒径均匀(1-2mm 为主),减少造粒时的 “分层现象”。

  • 矿粉类原料(如磷矿粉、钾长石粉)

若原矿粉粒径>5mm,需经 “颚式破碎机” 粗破后,再用 “球磨机” 细磨至 0.1-0.5mm,确保矿粉与粘结剂(如膨润土)充分接触,提升颗粒强度。

(2)筛分:去除杂质与超标粒径

破碎后的原料需通过 “振动筛分机” 进行分级处理,关键要点如下:

  • 筛网选择:配备双层筛网,上层筛网孔径设为3mm(去除粒径>3mm 的大块杂质),下层筛网孔径设为0.1mm(分离过细粉尘,避免粉尘过多导致颗粒松散);

  • 筛下物处理:过细粉尘(粒径<0.1mm)占比若超过 10%,需与粘结剂按 10:1 比例混合后再回料,或用于调整其他原料湿度(粉尘吸水性强),避免直接进入圆盘造成 “跑粉”;

  • 杂质清理:定期(每 2 小时)检查筛网是否堵塞,若因原料粘性大导致堵塞,可在筛网表面喷洒少量滑石粉(每吨原料用量≤0.5kg),或选用 “超声波振动筛”(防堵效果提升 60%)。

2. 第二步:湿度调控,把握 “黄金造粒湿度”

原料湿度是影响成型率的 “核心变量”:湿度过低(<20%),原料粘性不足,无法抱团成型;湿度过高(>35%),颗粒易粘连在圆盘内壁,形成 “大团块” 或 “软颗粒”(晾晒后易破碎)。需根据原料类型,将湿度精准控制在25%-30%(不同原料微调区间):

(1)湿度检测与判断方法

  • 专业检测:用 “卤素水分测定仪” 实时监测原料湿度(误差 ±0.5%),每批次原料抽样 3-5 次,取平均值;

  • 经验判断:用手攥紧原料,若 “成团后落地轻摔即散,手掌无明显湿痕”,则湿度适宜;若攥紧后不散(湿度过高),或无法成团(湿度过低),需立即调整。

(2)不同湿度问题的解决方案

  • 湿度过低(<25%)

采用 “雾化喷淋” 方式补水,在原料输送皮带上方安装 “高压雾化喷头”(每米皮带配 2 个喷头),喷头与原料距离保持 30-50cm,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导致 “局部过湿”;补水时添加少量粘结剂(如淀粉溶液、膨润土浆,浓度 5%-8%),既能提升湿度,又能增强原料粘性(成型率可提升 5%-8%)。

  • 湿度过高(>30%)

若原料为湿基(如新鲜鸡粪,湿度 40% 以上),需先经 “回转式烘干机” 烘干至 30% 以下,烘干温度控制在 60-80℃(避免高温破坏有机肥养分);若为混合后湿度超标,可添加 “干料调节剂”(如干黏土粉、风化煤,每吨湿料添加 50-100kg),边添加边搅拌,直至湿度降至适宜区间。

3. 第三步:混合均质,确保原料成分 “无分层”

原料中各组分(如有机肥与无机肥、粘结剂与主料)混合不均,会导致局部粘性不足,出现 “颗粒强度差异大” 问题。需通过 “高效混合设备” 实现原料均质化,关键要求如下:

(1)混合设备选择与操作

  • 中小型产能(<10 吨 / 小时):选用 “双螺旋锥形混合机”,混合时间设定为 8-10 分钟,确保物料在锥形筒内充分对流、剪切,避免 “死角残留”;

  • 大型产能(≥10 吨 / 小时):采用 “无重力混合机”,其高速旋转的双桨叶能使物料在失重状态下剧烈混合,混合均匀度可达 95% 以上,混合时间缩短至 3-5 分钟;

  • 粘结剂添加技巧:若需添加粘结剂(如水泥、膨润土),需采用 “分阶段添加法”—— 先将 70% 主料与粘结剂混合 3 分钟,再加入剩余 30% 主料混合 2 分钟,避免粘结剂团聚形成 “硬芯颗粒”。

(2)混合后检测:避免 “局部差异”

混合后的原料需抽样检测均匀度:取 5 个不同位置的样品,分别检测其主要成分含量(如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、复合肥的氮磷钾含量),若各样品含量差值≤3%,则混合合格;若差值>3%,需检查混合机桨叶转速(是否过低)或进料顺序(是否存在 “先重后轻” 导致的分层),及时调整。

二、圆盘造粒机参数调节:精准匹配原料特性,优化成型条件

原料预处理到位后,需通过 “圆盘转速、倾角、进料量、喷淋量” 四大核心参数的协同调节,为颗粒成型创造最佳力学环境(离心力、挤压力、重力平衡)。不同原料(如有机肥、复合肥、矿粉)的参数适配差异较大,需 “因料调参”,避免 “一刀切”。

1. 核心参数 1:圆盘转速 —— 控制颗粒 “离心力与停留时间”

圆盘转速决定原料在盘内的离心力大小与停留时间:转速过低,原料无法获得足够离心力,易堆积在盘底,颗粒无法滚动成型;转速过高,原料受离心力过大,易被甩出圆盘(跑料率>10%),且颗粒碰撞剧烈,易破碎。需根据圆盘直径,按 “转速 - 直径匹配公式” 调节:

(1)不同圆盘直径的转速范围

圆盘直径(米)

适宜转速(转 / 分钟)

对应原料类型

核心原理

1.2-1.8

15-18

有机肥(粗纤维多)

较高转速提升原料流动性,避免结块

2.0-2.8

10-15

复合肥(高养分)

中等转速平衡离心力与挤压力,保证颗粒紧实

3.0-3.5

6-10

矿粉(高比重)

低转速延长停留时间,确保颗粒充分滚动成型

(2)转速调节的 “试错技巧”

  • 初始调节:按上述范围设定初始转速,启动设备后观察颗粒状态 —— 若颗粒在盘内 “滚动缓慢,3 分钟内未成型”,需提高转速(每次增加 1 转 / 分钟);若颗粒 “被甩出圆盘,或成型后碰撞破碎”,需降低转速(每次减少 1 转 / 分钟);

  • 动态微调:当原料湿度波动 ±2% 时,需同步调整转速 —— 湿度过高(>30%)时,提高 1-2 转 / 分钟(加速物料流动,减少粘连);湿度过低(<25%)时,降低 1-2 转 / 分钟(延长停留时间,促进抱团)。

2. 核心参数 2:圆盘倾角 —— 平衡 “物料下滑速度与成型时间”

圆盘倾角决定原料在盘内的下滑速度:倾角过大(>45°),物料下滑过快,停留时间短,颗粒未充分滚动就排出,易松散;倾角过小(<30°),物料下滑过慢,堆积在盘内,易形成 “大团块”(粒径不均)。需根据原料粘性,调节倾角至30°-40° 区间:

(1)按原料粘性适配倾角

  • 高粘性原料(如牛粪有机肥、高湿度复合肥):倾角调至 35°-40°,加快物料下滑速度,避免在盘内粘连结块;

  • 低粘性原料(如矿粉、秸秆有机肥):倾角调至 30°-35°,减缓下滑速度,延长颗粒滚动成型时间,提升粘结强度;

  • 调节方法:通过设备蜗杆蜗轮调节机构(避免螺栓固定,精度低)调整倾角,每次调节后运行 5 分钟,观察物料下滑状态 —— 若物料在盘内 “呈连续薄层滚动,无堆积无快速滑落”,则倾角适宜。

(2)特殊场景的倾角优化

  • 冬季低温(<10℃):原料粘性下降,需将倾角降低 1-2°(如从 35° 调至 33°),延长停留时间;

  • 夏季高温(>35℃):原料水分蒸发快,需将倾角提高 1-2°(如从 35° 调至 37°),减少水分流失导致的成型困难。

3. 核心参数 3:进料量 —— 避免 “过载或欠载” 影响成型

进料量与圆盘处理能力不匹配,是导致成型率骤降的常见原因:进料量过大(超过设备额定处理量 10% 以上),圆盘内物料堆积过多,搅动力不足,颗粒无法充分滚动;进料量过小(低于额定处理量 50%),物料在盘内分散,难以形成有效碰撞抱团。需按 “圆盘直径 - 进料量匹配标准” 精准控制:

(1)不同圆盘直径的进料量范围

圆盘直径(米)

额定进料量(吨 / 小时)

允许波动范围(±%)

配套设备要求

1.2-1.8

1-5

10

配螺旋输送机(转速可调)

2.0-2.8

5-15

8

配皮带输送机(带流量传感器)

3.0-3.5

15-30

5

配变频调速输送机 + PLC 控制系统

(2)进料量调节的 “联动控制”

  • 与返料协同:若返料量(破碎后的不合格颗粒)占总进料量的 15% 以上,需适当降低新鲜原料进料量(如原进料 5 吨 / 小时,返料 1 吨 / 小时,需将新鲜原料降至 4 吨 / 小时),避免总物料量过载;

  • 实时监控:在进料口安装 “称重传感器” 或 “流量开关”,当进料量超过额定值时,自动报警并降低输送机转速;若进料量过低,自动提高转速,确保圆盘内物料量稳定在 “占圆盘容积 1/3-1/2” 的最佳区间。

4. 核心参数 4:喷淋量 —— 动态补充 “成型所需水分”

即便原料预处理时已控制湿度,在造粒过程中(尤其高温环境),物料水分仍会流失,导致粘性下降。需通过圆盘上方的 “喷淋系统” 动态补水,补充水分至 “黄金湿度区间”(25%-30%),但需避免 “过量喷淋” 导致颗粒粘连。

(1)喷淋量调节原则

  • 初始喷淋量:按 “每吨原料喷淋 0.05-0.1 吨水” 设定初始值,喷淋水需经 “过滤(50 目滤网)+ 加热(冬季加热至 20-30℃,避免低温影响粘性)” 处理;

  • 观察调整:启动喷淋后,观察颗粒状态 —— 若颗粒 “表面干燥,无光泽,易散”,需增加喷淋量(每次增加 0.01 吨 / 吨原料);若颗粒 “粘连在圆盘内壁,或出现大团块”,需减少喷淋量(每次减少 0.01 吨 / 吨原料);

  • 喷淋位置:喷淋嘴需安装在 “圆盘内侧 1/3 处”(物料刚进入圆盘的区域),且采用 “雾化喷淋”(雾滴直径 50-100μm),避免水流直接冲击物料,导致局部过湿。

(2)特殊原料的喷淋优化

  • 高吸水性原料(如膨润土、磷矿粉):需采用 “间歇喷淋”(喷淋 10 秒,停 5 秒),避免水分快速被吸收导致局部干燥;

  • 低吸水性原料(如尿素、氯化钾):需采用 “连续低量喷淋”,确保水分缓慢渗透,提升粘结力。

三、常见成型率低问题的 “诊断与解决方案”

即便做好原料预处理与参数调节,生产中仍可能因设备磨损、操作失误等问题导致成型率下降。需快速诊断问题根源,针对性解决:

1. 问题 1:颗粒表面粗糙,有 “毛刺”,成型率 80%-85%

  • 可能原因:原料中过细粉尘占比过高(>10%),或喷淋水雾化效果差(雾滴直径>100μm);

  • 解决方案:

    1. 检查筛分机下层筛网(0.1mm)是否破损,若破损立即更换,减少过细粉尘进入;

    1. 清洗喷淋嘴(若堵塞),或更换雾化喷头(确保雾滴直径 50-100μm),使水分均匀附着在原料表面。

2. 问题 2:颗粒强度低,用手捏易碎,成型率 75%-80%

  • 可能原因:原料混合不均(粘结剂局部不足),或圆盘转速过低(颗粒挤压不充分);

  • 解决方案:

    1. 检查混合机桨叶是否磨损(若桨叶厚度减少 1/3,需更换),并调整粘结剂添加顺序(分阶段添加);

    1. 按 “圆盘直径 - 转速范围” 提高转速 1-2 转 / 分钟,增强颗粒挤压紧实度。

3. 问题 3:返料量过大(>15%),成型率<80%

  • 可能原因:进料量过载,或圆盘倾角过大(物料停留时间短);

  • 解决方案:

    1. 降低进料量至额定值的 90%,观察返料量是否减少;

    1. 降低圆盘倾角 1-2°,延长物料在盘内停留时间(确保颗粒充分滚动成型)。

4. 问题 4:颗粒大小不均(粒径差异>2mm),成型率 85%-90%

  • 可能原因:原料粒径波动大(筛分不彻底),或进料量不稳定(时大时小);

  • 解决方案:

    1. 检查筛分机筛网是否堵塞,清理堵塞物,确保原料粒径控制在 0.1-3mm;

    1. 更换进料输送机为 “变频调速型”,通过 PLC 控制系统稳定进料量(波动范围≤5%)。

四、成型率提升后的 “效果验证与持续优化”

当通过预处理与参数调节将成型率提升至 90% 以上后,需通过 “效果验证” 确认稳定性,并建立 “持续优化机制”:

1. 效果验证指标

  • 成型率:每小时抽样检测,连续 8 小时成型率稳定在 90% 以上,即为合格;

  • 颗粒质量:检测颗粒粒径(合格率≥90%,粒径偏差≤1mm)、抗压强度(有机肥≥20N,复合肥≥30N)、含水率(10%-15%,符合国家标准);

  • 生产效率:返料量降至 10% 以下,避免返料过多造成的能耗浪费;

  • 能耗指标:记录设备运行时的电机电流、喷淋水用量,对比优化前后的能耗变化,确保在成型率提升的同时,单位产品能耗不增加(如每吨颗粒电耗控制在 5-8 度)。

  • 2. 持续优化机制:长期稳定成型率

  • 成型率提升并非 “一劳永逸”,需建立 “日常监测 - 定期维护 - 动态调整” 的优化机制,应对原料波动、设备磨损等问题:

  • 日常监测台账:每日记录原料特性(粒径、湿度、成分)、设备参数(转速、倾角、进料量、喷淋量)、成型率数据,形成 “原料 - 参数 - 成型率” 对应表,当原料出现波动(如湿度突然从 28% 降至 23%)时,可快速查阅历史数据,调整对应参数(如降低转速 1 转 / 分钟、增加喷淋量 0.02 吨 / 吨原料);

  • 定期维护计划

    • 每周:检查圆盘内壁衬板(若磨损厚度>3mm,需更换锰钢衬板,避免物料粘连)、喷淋嘴堵塞情况(用压缩空气清理);

    • 每月:校准卤素水分测定仪(确保湿度检测误差≤0.5%)、检查混合机桨叶磨损状态(若桨叶边缘出现缺口,需焊接修复或更换);

    • 每季度:对圆盘传动系统(电机、减速机)进行润滑保养(加注锂基润滑脂)、检查倾角调节机构是否灵活(若卡顿,需清理杂物并涂抹润滑油);

  • 季节性调整:根据季节气候变化优化参数 —— 夏季高温(>35℃)时,增加喷淋量 0.01-0.02 吨 / 吨原料,避免水分快速蒸发;冬季低温(<10℃)时,将圆盘转速提高 1 转 / 分钟,提升物料流动性,同时加热喷淋水至 25-30℃,增强原料粘性。

  • 五、实际案例:不同场景下成型率提升方案落地效果

  • 案例 1:中小型有机肥厂(圆盘直径 2.0 米,日产能 10 吨)

  • 初始问题:原料为 “鸡粪 + 秸秆混合料”,成型率仅 82%,返料量占 18%,颗粒易松散;

  • 问题诊断

    • 秸秆未充分破碎(部分长度>5mm),筛分不彻底(过细粉尘占 12%);

    • 圆盘转速设定 12 转 / 分钟(低于 2.0 米直径的适宜范围 10-15 转 / 分钟,但因原料粘性不足,实际需提高转速),倾角 32°(低于高粘性原料的适宜区间 35°-40°);

  • 优化方案

    • 预处理改进:增加 “锤片式破碎机” 二次破碎秸秆,更换筛分机下层筛网(0.1mm),控制过细粉尘占比≤8%;将原料湿度从 23% 调整至 28%(添加膨润土浆,浓度 6%);

    • 参数调节:将圆盘转速提高至 14 转 / 分钟,倾角调整至 36°,进料量从 5 吨 / 小时降至 4.5 吨 / 小时(避免过载),喷淋量设定为 0.08 吨 / 吨原料;

  • 落地效果:成型率提升至 93%,返料量降至 7%,颗粒抗压强度从 18N 提升至 25N,符合有机肥国家标准,每日减少返料处理人工成本 200 元,能耗降低 12%。

  • 案例 2:大型复合肥厂(圆盘直径 3.0 米,日产能 30 吨)

  • 初始问题:原料为 “尿素 + 磷酸一铵 + 钾肥混合料”,成型率 85%,颗粒大小不均(粒径差异 2.5mm),部分颗粒表面有毛刺;

  • 问题诊断

    • 混合不均(粘结剂局部团聚),混合时间仅 5 分钟(低于无重力混合机的适宜时间 3-5 分钟,但因原料配比波动,实际需延长至 6 分钟);

    • 喷淋水雾化效果差(雾滴直径 150μm),进料量波动 ±10%(超过允许范围 ±5%);

  • 优化方案

    • 预处理改进:调整粘结剂添加方式(分阶段添加,先混合 70% 主料与粘结剂 3 分钟,再加入剩余 30% 主料混合 3 分钟),更换雾化喷头(雾滴直径 80μm),安装 “变频调速输送机 + 流量传感器”,控制进料量波动≤5%;

    • 参数调节:将圆盘转速从 8 转 / 分钟提高至 9 转 / 分钟,倾角 34°(适配复合肥的适宜区间 30°-35°),喷淋量调整为 0.06 吨 / 吨原料;

  • 落地效果:成型率提升至 95%,颗粒粒径合格率从 85% 提升至 96%(粒径差异≤1mm),表面毛刺问题解决,产品市场认可度提升,月销量增加 15%,因返料减少,每年节省破碎能耗成本 3 万元。

  • 六、总结:原料预处理与参数调节 “双管齐下”,稳定提升成型率

  • 圆盘造粒机成型率的提升,核心在于 “原料预处理奠定基础,参数调节优化条件”,二者需协同配合 —— 若仅做好预处理,参数调节不当会导致 “好原料出差颗粒”;若仅调参,原料特性不达标会使 “参数再优也难提升”。

  • 实际操作中,需遵循 “先诊断后优化” 的原则:先通过原料检测(粒径、湿度、均匀度)和设备运行观察(颗粒状态、返料量),找到成型率低的根源;再针对性调整预处理流程(如破碎、筛分、混合)或设备参数(转速、倾角、进料量、喷淋量);最后通过效果验证与持续优化,确保成型率长期稳定在 90% 以上。

  • 对于不同规模、不同原料类型的生产企业,需结合自身场景灵活调整方案 —— 中小型企业可优先优化预处理(成本较低,见效快),大型企业可同步升级参数控制系统(如 PLC 智能调节,减少人工干预)。只要掌握本文的核心方法,就能有效解决成型率低的问题,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益。

  • 若你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特殊原料(如高盐、高黏结性物料)或设备故障导致的成型率波动,可进一步提供详细场景信息,获取定制化的优化建议。




    在线客服
    联系方式

    热线电话

    18603847333

    上班时间

    周一到周五

    公司电话

    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