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
- 卧式搅拌机日常保养清单:润滑、紧固、清洁一个不能少!
- 卧式搅拌机物料粒径与水分应如何控制?预处理标准指南!
- 卧式搅拌机适用多种物料:从粉体到颗粒,从干料到半湿料,一机多用!
- 如何提升圆盘造粒机成型率?原料预处理 + 参数调节技巧
- 双轴搅拌机操作指南:如何调整转速和混合时间提高均匀度?
联系我们
手机:18603847333
电话:
邮箱:807586248@qq.com
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新310国道任庄村
公司新闻
卧式搅拌机物料粒径与水分应如何控制?预处理标准指南!
- 作者:管理员
- 发布时间:2025-09-02
- 点击:9
在化工、建材、食品加工等行业的混合工艺中,卧式搅拌机凭借搅拌均匀度高、处理量大、运行稳定等优势,成为核心设备之一。而物料的预处理质量(尤其是粒径与水分),直接决定了卧式搅拌机的搅拌效率、混合均匀度,甚至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—— 若粒径差异过大,易出现 “分层离析” 现象;若水分超标,可能导致物料结块、黏附筒壁,不仅降低混合质量,还可能引发设备堵料、轴承过载等故障。因此,在使用卧式搅拌机前,必须严格按照预处理标准控制物料粒径与水分,为后续稳定生产奠定基础。
一、物料粒径控制:从 “匹配设备” 到 “保障均匀” 的核心标准
卧式搅拌机的搅拌原理是通过筒体内的搅拌桨(如螺带式、桨叶式)推动物料做轴向与径向复合运动,实现不同组分的混合。若物料粒径差异过大或存在超大颗粒,会打破物料的运动平衡,导致小颗粒嵌入大颗粒间隙、大颗粒聚集在搅拌死角,最终影响混合均匀度。同时,超大颗粒还可能与搅拌桨发生碰撞,造成桨叶磨损或设备振动加剧。因此,需从 “粒径范围”“粒径一致性”“杂质剔除” 三个维度制定粒径控制标准。
(一)粒径范围:匹配搅拌机型号与搅拌工艺需求
不同型号的卧式搅拌机(按筒体直径可分为 Φ500-Φ1500mm 等规格)及不同混合工艺(如 “干混”“半干混”),对物料粒径的要求存在差异,需结合设备参数与生产需求确定合理范围:
卧式搅拌机类型 | 适用行业 | 推荐物料粒径范围 | 禁止出现的超大颗粒尺寸 | 核心依据 |
小型螺带式(Φ500mm) | 食品、医药 | 0.1-5mm | >8mm | 筒体容积小(通常<1m³),搅拌桨转速高(150-200r/min),大颗粒易卡滞桨叶 |
中型桨叶式(Φ800mm) | 建材、化工 | 0.5-15mm | >20mm | 处理量中等(1-5m³/h),需平衡混合效率与颗粒流动性,过大颗粒易分层 |
大型双螺带式(Φ1200mm) | 肥料、冶金 | 1-30mm | >40mm | 筒体容积大(>5m³),搅拌桨转速低(60-100r/min),允许稍大颗粒但需控制占比 |
特殊说明:若混合多种物料(如 “水泥 + 砂石 + 添加剂”),需确保各组分粒径差异≤3 倍(例如:水泥粒径 0.1-0.5mm,砂石粒径应控制在 0.3-1.5mm 以内),避免因密度与粒径双重差异导致 “重颗粒下沉、轻颗粒上浮” 的离析现象。
(二)粒径一致性:控制 “粒度分布偏差”,避免局部不均
即使物料粒径在推荐范围内,若粒度分布过于分散(如同一批物料中既有 0.1mm 细粉,又有 15mm 粗粒),仍会影响混合效果。需通过 “筛分检测” 控制粒径一致性,具体标准如下:
筛分工具:使用标准试验筛(孔径需覆盖推荐粒径范围,如 0.1mm、0.5mm、1mm、5mm、10mm 等),振筛时间控制在 5-8 分钟(确保颗粒充分分离)。
合格判定标准:
目标粒径区间内的物料占比≥90%(例如:推荐粒径 0.5-15mm 时,0.5-15mm 颗粒占比需≥90%);
细粉(小于目标区间下限)占比≤5%(细粉过多易飞扬,且易黏附在粗颗粒表面,影响混合均匀度);
粗粒(大于目标区间上限)占比≤5%(粗粒占比过高会导致混合死角,且可能磨损设备)。
(三)预处理方法:破碎、筛分、分级,精准控制粒径
若物料粒径不符合标准,需通过以下预处理步骤调整,确保进入卧式搅拌机前达标:
破碎处理:针对存在超大颗粒(如>20mm)的物料,使用颚式破碎机(粗破,处理>50mm 颗粒)或锤式破碎机(细破,处理 5-50mm 颗粒)进行破碎,破碎后需再次筛分,避免破碎过度产生过多细粉。
注意事项:破碎时需控制破碎机的出料粒度(通过调整破碎间隙实现),例如:需将物料破碎至 0.5-15mm 时,可将破碎机间隙调至 10-12mm,预留后续筛分余量。
筛分处理:使用振动筛(推荐直线振动筛,筛分效率高,适合颗粒与细粉分离)对物料进行分级,筛网孔径按 “目标粒径区间上限” 选择(如目标 0.5-15mm,选用 15mm 筛网),筛上的超大颗粒返回破碎工序,筛下物料进入下一步检测。
杂质剔除:若物料中混入金属杂质(如铁钉、螺丝),需在筛分后加装磁选机(如永磁筒式磁选机,磁场强度≥8000Gs),吸附金属杂质;若存在纤维类杂质(如塑料丝、毛发),可通过加装气流分选装置(利用杂质与物料的密度差异分离)剔除,避免杂质缠绕搅拌桨或堵塞出料口。
二、物料水分控制:从 “防结块” 到 “保效率” 的关键要求
卧式搅拌机处理的物料多为固体颗粒或粉末,若水分过高,易出现以下问题:① 颗粒黏结形成结块,结块无法被搅拌桨打散,导致混合不均;② 湿物料黏附在搅拌筒内壁与桨叶表面,不仅减少有效搅拌容积,还需频繁清理,降低生产效率;③ 长期潮湿环境会导致搅拌筒内壁锈蚀(尤其普通碳钢材质设备),缩短设备寿命。因此,需根据物料类型与搅拌工艺,制定合理的水分控制标准,并通过预处理手段将水分降至合格范围。
(一)水分控制标准:按物料类型与搅拌工艺划分
不同物料的吸湿性、流动性差异较大,其允许的最大水分含量也不同,需结合实际场景制定标准,以下为常见物料的参考范围:
物料类型 | 搅拌工艺 | 允许最大水分含量(湿基) | 超标的典型问题 |
干粉类(如水泥、面粉) | 干混 | ≤0.5% | 水分>0.5% 易结块,结块在搅拌中形成 “硬芯”,混合均匀度下降至 80% 以下(合格需≥95%) |
颗粒类(如砂石、塑料颗粒) | 半干混(加少量液体添加剂) | ≤2% | 水分>2% 易黏附筒壁,每批次搅拌后需停机清理 10-15 分钟,生产效率降低 30% 以上 |
有机物料(如饲料、有机肥) | 混合(需保留部分水分) | ≤12% | 水分>12% 易霉变,且搅拌时易产生 “搭桥” 现象(物料在进料口堵塞) |
化工粉末(如 PVC 树脂、碳酸钙) | 干混 | ≤0.3% | 水分>0.3% 会影响后续加工(如注塑、挤出),且易导致搅拌桨腐蚀(部分化工物料遇水反应) |
检测方法:采用快速水分测定仪(如卤素水分仪,测量精度 0.01%),取样时需遵循 “多点取样法”(从物料堆的上、中、下三个位置各取 3 份样品,每份 5-10g),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水分含量,避免因物料水分分布不均导致误判。
(二)预处理方法:干燥、打散、预混合,降低水分至合格范围
若物料水分超标,需根据水分超标程度与物料特性,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式,避免过度干燥导致物料变性或成本浪费:
干燥处理:针对水分超标较多(如干粉类物料水分>1%)的情况,采用干燥设备降低水分,不同物料推荐的干燥方式如下:
热敏性物料(如食品、医药粉末):选用真空干燥机(温度控制在 40-60℃,避免高温破坏物料成分),干燥时间根据水分含量调整(如水分从 2% 降至 0.5%,需干燥 1-2 小时);
非热敏性物料(如砂石、水泥):选用转筒干燥机(温度 100-150℃,热效率高,适合大批量处理),通过调整转筒转速(5-10r/min)控制干燥时间,确保水分达标且无过度干燥;
颗粒类物料(如塑料颗粒):选用气流干燥机(热空气流速 15-20m/s,干燥时间短,避免颗粒黏结),干燥后需冷却至室温(避免高温物料进入搅拌机后水蒸气凝结,导致水分回升)。
打散处理:若物料因水分稍高(如颗粒类物料水分 2%-3%)已出现轻微结块,可在干燥后使用打散机(如锤式打散机,转速 800-1200r/min)破碎结块,打散后的物料需通过 10 目筛网(孔径 2mm),确保无直径>2mm 的结块进入搅拌机。
预混合调湿(特殊场景):若物料水分过低(如干粉类水分<0.1%),易产生粉尘飞扬(不仅污染环境,还会导致物料损耗),可在预处理阶段进行 “预混合调湿”—— 向物料中均匀喷洒少量去离子水(喷洒量控制在 0.1%-0.2%),并通过小型混合机(如立式混合机)快速搅拌 1-2 分钟,使水分均匀分布,既避免粉尘,又不影响后续卧式搅拌机的混合效果。
三、预处理后的检测与验证:确保物料符合上机要求
预处理完成后,需通过 “双重检测”(粒径 + 水分)与 “小批量试机” 验证,确保物料完全符合卧式搅拌机的使用要求,避免因预处理不达标导致生产事故:
(一)双重检测:粒径与水分的最终确认
粒径复检:从预处理后的物料中随机取样(取样量≥500g),使用标准筛进行筛分,检测 “目标粒径区间占比”“超大颗粒占比”“细粉占比”,需全部符合前文所述标准(如目标 0.5-15mm 时,0.5-15mm 颗粒占比≥90%,超大颗粒≤5%,细粉≤5%),若不合格,需返回筛分或破碎工序重新处理。
水分复检:使用快速水分测定仪对复检样品进行水分检测,确保水分含量≤“允许最大水分含量”,且同一批次物料的水分偏差≤0.2%(避免局部水分过高导致结块),若水分仍超标,需延长干燥时间或调整干燥参数。
(二)小批量试机:验证混合效果与设备适应性
即使双重检测合格,仍需进行小批量试机(试机物料量为卧式搅拌机额定容积的 30%-50%),观察以下指标,确认预处理效果:
混合均匀度:试机搅拌 10-15 分钟(按正常搅拌时间)后,从搅拌机的进料口、中部、出料口三个位置各取 1 份样品(每份 100g),检测样品中关键组分的含量(如化工物料中的添加剂含量),计算变异系数(CV 值),CV 值≤5% 即为混合均匀(合格标准),若 CV 值>5%,需检查是否因粒径差异过大或水分不均导致。
设备运行状态:试机过程中观察搅拌机的运行参数:① 电机电流:若电流超过额定电流的 110%,可能是物料水分过高导致黏滞阻力增大,或存在未剔除的超大颗粒;② 设备振动:若振动振幅>0.1mm(用振动检测仪测量),需检查是否有金属杂质或结块与搅拌桨碰撞;③ 出料情况:观察出料是否顺畅,有无堵料或黏壁现象,若黏壁严重,说明水分仍需进一步降低。
清理难度:试机结束后,停机打开搅拌筒检修门,检查筒壁与桨叶的黏附情况,若黏附物料量≤总投料量的 1%,即为合格;若黏附量>1%,需重新调整水分控制标准或增加干燥工序。
四、预处理操作的注意事项:保障安全与效率
在物料粒径与水分的预处理过程中,还需注意以下操作规范,避免安全事故与质量问题:
设备安全:操作破碎机、振动筛、干燥机等预处理设备时,需佩戴防护装备(如防尘口罩、护目镜、防滑手套),严禁在设备运行时打开检修门;破碎工序中需定期检查破碎机的衬板与锤头磨损情况,避免因部件磨损导致破碎粒径不均。
物料存储:预处理合格后的物料需存入密闭料仓(料仓内壁需光滑,避免物料黏附),料仓顶部需加装除尘装置(如脉冲袋式除尘器),防止粉尘飞扬;料仓底部需安装振动卸料装置(如振动电机),避免物料因静置时间过长(超过 24 小时)出现结块或水分分层。
记录追溯:建立 “预处理记录表”,详细记录每批次物料的名称、来料粒径 / 水分、预处理设备参数(如破碎机间隙、干燥温度 / 时间)、复检结果、试机情况等信息,便于后续追溯 —— 若后续混合过程出现问题,可通过记录表排查预处理环节的潜在隐患。
总之,卧式搅拌机的物料预处理(粒径与水分控制)是保障混合质量、设备稳定与生产效率的 “第一道防线”。需严格按照 “粒径匹配设备、水分适配物料” 的原则,通过破碎、筛分、干燥等预处理手段,结合双重检测与小批量试机,确保物料完全符合上机要求,最终实现高效、稳定的混合生产。
- 上一篇:发往内蒙的有机肥生产线
- 下一篇:没有了!